1.本实验仿真设计时融入了“多智能体系统”的建设原则,仿真过程明显呈现出了智能体自主性、理性、社会交互能力等特点,能使实验者了解并掌握“多智能体系统”建设和运行相关知识。
2.网络舆情ABM仿真过程。网络舆情影响因素众多,涵盖主体、客体、相关事件、舆情空间、新闻媒体、社交媒体、意见领袖诸多方面,根据KISS(Keep It Simple andStupid)原则,提取最核心的行为规则与行为机制。本实验依据人类网络群体行为生命周期动力学理论,构建多主体系统模拟互动过程,呈现网络舆情生命周期规律,使用Netlogo软件,设置三类最本质行为主体,相关因素体现在行为规则中。
(a)静态智能体模型世界即互联网空间。使用静态智能体Patch模拟网络世界,设为正方形,而是上下、左右连通,刻画互联网世界渗透性与连通性等拓扑结构特征。运行时间用Ticks表示,每运行一步自动加1。匹配一年时间,每Ticks代表1小时,每次仿真365天即8760Ticks。
(b)构建动态网民智能体Netizens。基于网民规模一年内不会出现大的变动,设定网民数量为固定值。实验旨在复现生命周期,不追求绝对指标吻合而是相对匹配,设网民数量在1-500区间。网民带有“访问目标”(goal)属性,刻画点击、访问、互动、参与等现实行为。网民可以移动并访问热点事件智能体。
(c)构建热点事件智能体(Hots)。本实验将事件视为具备生命特征的智能体,热点事件存在总量限制,现实中每天头条热点事件不超过3-5个,因此设置事件数量参数保有量在1-10。事件自带“热度值”(pop)属性,表征舆情关注热度高低。被访问次数越多,热度越高。系统中不断有新事件按照一定概率水平(hot-growth-chance)生成。事件可以被网民访问,每访问一次,热度值的随机增加(add-per-pop)。不同网民关注访问的热度增加程度存在异质性。为体现网民、意见领袖、媒体等不同类型个体贡献度,引入随机权重系数w_it∈[0,1]。 (d)生命周期机制设计。随着仿真模拟过程推进,动态计算每个事件k在每个时刻t热度值。基于行为机制合理设置,将呈现生命周期规律。热度值降到零,事件即死亡。新事件亦如此,多事件系统不断新陈代谢、循环往复。具体运行逻辑如下图所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