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央之光

网络舆情具有生命周期

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,是人类社会中诸多微观现实个体,通过网络发生虚拟联系后形成群体参与,最终产生宏观影响的涌现过程。作为一种宏观涌现,生命周期规律是核心的、必然性规律,具有普适性。生物界、自然界等生命有机体同样存在生命周期。生物的生命周期,是指自然界的生物,经过时间的推移,在形态或功能上的接续改变,如人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发育期、成长期、衰老期。关于生命周期,在工业生产、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相对深入的研究。可见,生命周期规律具有必然性。在突发事件舆情的生命周期划分方面,最早的应急生命周期理论出现于《危机管理:不可避免的规划》一书,作者是美国学者芬克,他认为,潜伏期、暴发期、传播期、恢复期是应急生命周期的四阶段。伯克霍尔德针对突发事件,提出了潜伏、扩散、消退的过程,这个生命周期划分最为著名。

网络舆情生命周期规律明显存在,学术界不同学者对各阶段有不同划分。张文祥以生命周期来指称网络舆情酝酿、发展、爆发、衰退、消亡的过程。Liu等人将潜伏期、活跃期、衰退期,作为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。各家分类存在细微差异,但是共性明显。核心三阶段必不可少,即成长期(上坡路)、成熟期(峰值期)、衰退期(下坡路)。 生命周期具有稳健性与特征异质性。

网络舆情作为社会矛盾和民众情绪的外在表现,是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和客观存在,生命周期也必然存在。生命周期稳健存在的前提之下,其发展趋势和生命曲线形态并非千篇一律,受到主题、原因、共情等多种因素影响,导致事件之间存在形态特征上的异质性。在学术上,对影响网络舆情事件的因素有相关研究,如在主题方面网络舆情可能受到议程设置和政治评估的影响。这些研究因素,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具体事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态势,但是并不影响生命周期规律。